由年輕土地開發業者呂台年委託新生代建築家亞洲大學副校長劉育東主導的「澳底計畫─下代基因20」,邀集二十位中外建築大師共同完成建築實驗場,讓台灣得以在國際建築界能見度大開;本期再介紹四個個案。
■文/楊睿民 圖/笠銓攝影翻拍
簡學義「染色體H」混沌中的秩序.秩序中的混沌
染色體在於生物體內之遺傳訊息載體,像建築一樣隱藏著「自然」的訊息與「人為」的心智。本案由碎化的三個管狀量體組成的基本H範型,隨著隱藏的不同訊息,幻化各異的姿態。
染色體在於生物體內之遺傳訊息載體,像建築一樣隱藏著「自然」的訊息與「人為」的心智。本案由碎化的三個管狀量體組成的基本H範型,隨著隱藏的不同訊息,幻化各異的姿態。
龔書章「磊落」
以尊重自然土地與環境生態為建築態度,為了達到建築對土地造成最小的負荷,建築以五個相倚靠在一起的單元,各自以單點觸地,各單元物件三兩輕碰,配合環圍光庭和水硯,一如馬諦斯的畫作「舞蹈Ⅱ」,芭蕾舞者各自以單腳觸地,彼此相扶,達到動態平衡之美。五個單元並依日照方位、風向及與山林的對應位置,在南北向配置大開窗,讓屋主座擁美麗的自然美景。
以尊重自然土地與環境生態為建築態度,為了達到建築對土地造成最小的負荷,建築以五個相倚靠在一起的單元,各自以單點觸地,各單元物件三兩輕碰,配合環圍光庭和水硯,一如馬諦斯的畫作「舞蹈Ⅱ」,芭蕾舞者各自以單腳觸地,彼此相扶,達到動態平衡之美。五個單元並依日照方位、風向及與山林的對應位置,在南北向配置大開窗,讓屋主座擁美麗的自然美景。
IaN+「帕拉底歐之屋─自然隱喻」
試圖將建築與起伏的山稜融合在一起,讓地平線看起來更和諧。從帕底歐式的平面輪廓細部出發,由一個圓形開始,根據四個視覺準線呈放射狀開展出來,成為九個部份,每一部份都可與大自然建立不同的關係。建築共有三層樓,每一層樓又各自與大自然建立不同的關係。設計者要讓居住者面對大自然隨時保持謙卑的態度,時時不忘自己就置身在大自然環境中。
試圖將建築與起伏的山稜融合在一起,讓地平線看起來更和諧。從帕底歐式的平面輪廓細部出發,由一個圓形開始,根據四個視覺準線呈放射狀開展出來,成為九個部份,每一部份都可與大自然建立不同的關係。建築共有三層樓,每一層樓又各自與大自然建立不同的關係。設計者要讓居住者面對大自然隨時保持謙卑的態度,時時不忘自己就置身在大自然環境中。
陳瑞憲「長屋」
陳瑞憲負責的土地,地形狹長,座落在整個基地的最高點,為了順應地形,可以俯瞰西南側的山谷,視野遼闊壯麗。訪客可以由停車場順著側邊的水瀑步道引導向下,緩緩接近建築物入口,一開始看不到任何景物,散發一股神秘感,當來到主入口時,景觀豁然開朗,站在大的景觀台,如山水般的風景盡入眼簾。建築本身也像卷軸山水畫,由入口往兩側伸展開來,與四周自然景色呈現虛實的互動關係。
陳瑞憲負責的土地,地形狹長,座落在整個基地的最高點,為了順應地形,可以俯瞰西南側的山谷,視野遼闊壯麗。訪客可以由停車場順著側邊的水瀑步道引導向下,緩緩接近建築物入口,一開始看不到任何景物,散發一股神秘感,當來到主入口時,景觀豁然開朗,站在大的景觀台,如山水般的風景盡入眼簾。建築本身也像卷軸山水畫,由入口往兩側伸展開來,與四周自然景色呈現虛實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