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親朋好友是彰化員林人,您就有可能因而認識,甚至品嚐到「蘋婆」這一樣很冷門卻又很稀奇的食材。如果您沒有聽過「蘋婆」這種東西,其實一點都不覺得奇怪,因為它大部分產在員林山區,南投也有零星分布!
■文.圖/伊洛瓦丹
「蘋婆」這個名字是很怪,可是它的命名卻有典故;嶺南雜記云:「蘋婆果,如大皂莢,莢內鮮紅,子亦如皂莢子,皮紫,肉如栗,其皮有數層,層層剝之,始見肉,彼人詈厚顏者,曰頻婆臉」。
農村社會常見的零食之一
首先形容一下蘋婆果實的長相,果似豆莢,皮為深紅色,長在裡面的黑色果實,排成一列,果實從一顆到四顆不等,在秋天的時候豆莢一側會裂開,露出黑色果實,宛如鳳眼,遂又名「鳳眼果」。由於紅黑相配,十分搶眼好看,所以又名「潘安果」。它常被商業攝影當做襯托的背景,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罷了!
蘋婆原本長在中國,日治時代被引進到台灣,當作庭園景觀植物或路樹,其中以中南部山區鄉鎮最多。蘋婆在夏末開花結果,果熟時裂開,內部的種子為食用部份,種子呈半球形或圓形,直徑2.5-3.5厘米,外表棕黑色,有皺紋,撥去數層外皮後,可見粉質黃色種仁,煮熟後可食,味微甜而香,含有澱粉、醣類 及脂肪,性溫有健脾、止瀉、殺蟲等功能,是農村社會常見的零食之一。
戰後,各鄉鎮推行公共造產,具有經濟價值的芒果樹替代蘋婆,成為最常見的路樹,蘋婆的蹤跡越來越少,目前以員林百果山地區最為集中。前幾年,當地的環境教育促進協會還開發了蘋婆風味餐,才恢復人們對蘋婆的記憶,知名度也大增。員林鎮公所也開始將蘋婆當作鎮寶,這兩年還特地舉辦蘋婆季活動,大力推廣。
又名「平安果」相當討喜的果樹之ㄧ
在每年的農曆七月盛產的蘋婆果,早期農家也流傳著將蘋婆解讀為「平安果」,果實煮熟食用後,將果莢懸吊於家門口,可以驅邪避凶、吉祥納福,家家視為相當討喜的果樹之一,員林百果山區有數百棵蘋婆樹,佔地約20公頃,每年生產約2千台斤的蘋婆果實,今年因風災侵襲,從每台斤100元價格飆高到150元,結果問的人多,買得下手的人少,推銷相當的不易。
至於蘋婆的吃法,先取出種子,置於清水鍋內加以煮熟,撈起後剝去黑色外種皮,又剝去一層半透明狀淡褐色中種皮,呈現的就是淡黃或乳白色種仁。將種仁沾點食鹽或醬油佐料食用,鬆軟如蛋黃,風味獨特,尤其小孩子最適合當零食。另亦可使用燒烤方法食用,味道更香,偶爾作成甜食,亦極可口。
由於蘋婆所含的熱量極高,瘦弱而食慾不振者,無疑是補充體力的最佳果品。不過,蘋婆富含大量澱粉質,吃多再大量喝水易飽脹,尤其是不配佐料單獨食用,容易反胃或便祕的人應該避免食用過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