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暑假推出的《大洋之舟-南島先民的航行》特展,透過100多件來自紐西蘭奧克蘭戰爭紀念博物館的珍貴文物,訴說3、4000年前南島先民從原鄉出發,橫渡超越3分之1地球面積遠征太平洋的故事,展覽到10月19日結束。
■文.圖/葉志雲
■文.圖/葉志雲
科博館代館長周文豪表示,台灣地處海洋和大陸的邊界,緊鄰太平洋,原住民族群在語言和血緣上,和太平洋的南島語族有淵遠的關連。根據澳洲考古學家貝爾伍德和夏威夷大學語言學教授白樂思等學者推測,南島語族係自從台灣出發;透過這項特展,讓身處南島原鄉的台灣人們,除了驚豔於大洋洲人古老航海技術,更吸收到多元文化的生活智慧。
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上怎樣找到正確的航行方向?
這項特展內容,分為海洋、島嶼人群、追本溯源、航海術、船、登陸、兩個世界、文化復振等8大主題,共有129件來自加羅林群島、紐西蘭毛利族、東加王國、新幾內亞、復活節島、索羅門島等太平洋各島嶼不同類型的船舟、船槳、船首雕刻、神/祖靈像、面具、貝飾、陶器、樹皮布、工藝品等人類學標本,西方探險家見聞錄、星象模擬儀以及互動多媒體平台等,訴說著無數次航海經驗中所累積的豐富知識。其中一艘來自索羅門群島的釣魚獨木舟,長達8公尺的船體上鑲嵌紫霞芋螺、鸚鵡螺和羽毛等裝飾,不但造型優雅,且以航速快捷著稱。
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何傳坤博士指出,依據學者研究,雖然人類早在5萬年前就已定居在地球上的各個大陸上,但直到5、6000年前,一些族群才逐漸操船往返於家鄉和遠方島嶼之間,憑藉星象、風向、洋流和海水細微變化的知識,一個島接著一個島,帶領著家眷、家畜和植物種源,橫越廣袤的大洋水域,航向日出或日落無際的天邊。
何傳坤指出,現今南島語族已成為世界上僅次於剛果語族的第二大語族,使用人數約2億7千萬,散布區域北自台灣、東至南美洲西岸復活節島,南抵紐西蘭、西接東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這一段令人嘆為觀止的人類大遷移行動,總計花費了數千年的時光完成。然而,他們的原鄉在何處?是什麼樣的社會文化體系和經濟條件因素,促使這群人離鄉背景、組織龐大的探險船隊展開長征?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上,他們怎樣找到正確的航行方向?其航海、造船技術如何?又曾經驗過那些歷史發展過程?有何獨特的文化風貌?
一段人類最古老也最遙遠的旅程
何傳坤表示,這項特展所揭示的,正是這一段古老神秘的航程和故事。從豐富的展示文物中,觀眾得以探索第一批大洋洲非南島殖民澳洲、新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人類的故事,以及4000年前從台灣或東南亞出發,擴散到遙遠的美拉尼西亞、密克羅西亞和玻里尼西亞的南島語族故事。
此外,玻里尼西亞的三角地帶夏威夷、復活節島和紐西蘭,則是南島語族拓殖的最後3站。約在700年前,大洋洲大多數可堪居住的島嶼,大抵都被這群人探查和定居過。直到400多年前,西方殖民國家勢力始深入太平洋,從此島民踏上了另一段悲涼又急劇變遷的旅程。19世紀末,幾乎所有的島嶼,都已然控制在西班牙、英國、法國、德國、美國、荷蘭等國家勢力範圍之中。
科博館配合這項特展,同時規畫「南島影展」,即日起至8月27日止,每周三上午10點在多用途劇場將播映一系列南島語族文化紀錄片,播映多部呈現南島語族文化的國內外珍貴紀錄片,並且邀請文化人類學者參加映後座談,有興趣民眾可以利用每周三上午10點以前免費入館時段進場觀賞,一同經歷遨遊這一段人類最古老也最遙遠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