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科博館《大洋之舟》特展訴說南島先民遷移故事
 .智障兒的「老爸」魏振豐
 .職訓局「協助企業人力資源提升聯合型計畫」正式啟動
 .提升訓練品質新思維 開創知識經濟新紀元
 .鳳梨走過台灣的歲月
 .國美館「迷離島」大展
 .農會托兒所秉持「開放式全人教育」的精神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54 ) 頁 / 共  ( 60 ) 頁  下一頁    
由文建會主辦,國美館承辦的《迷離島-台灣當代藝術視象展》,從96年5月18日起,先出國巡迴了一大圈,陸續在美國和加拿大等4個城市展出,97年5月回到台灣,從5月31日起在國美館壓軸展出,展期到8月17日。

■文.圖/葉志雲

參展的包括張力山、張杏玉、陳怡潔、陳擎耀、陳永賢、G-8藝術公關顧問公司、何孟娟、許唐瑋、郭慧禪、李小鏡、李思慧、林惺嶽、呂浩元、彭弘智、石晉華、施工忠昊、涂維政、王明仁、王午、姚瑞中、袁廣鳴等21位台灣當代藝術家,展出作品有繪畫、雕塑、裝置、觀念、錄影及多媒材創作等共40餘組。



虛擬的「卜湳文明」石塔嘲諷現代人

在展場打頭陣,39歲藝術家涂維政,別出心裁虛擬一個考古遺址,其中挖掘出土的一具2000年前古石塔,附著的盡是手機、電腦、wii等科技產品,嘲諷現代人早已成為電腦科技的奴隸,獨特另類,創新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涂維政這件有趣的藝術創作〈石塔〉,以樹脂和石粉製作而成,重達1500公斤,製作得維妙維肖,與出土的古石塔文物幾可亂真,在國美館展出,成為視覺焦點,相當有震撼性。

涂維政表示,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資訊產品,他在石塔內置放一個電腦椅,寓意人們對電腦科技的崇拜心理。他虛擬的「卜湳文明」石塔遺跡上面布滿的文字,全都是電腦亂碼,石塊浮雕刻的則是滑鼠、電腦螢幕、主機等,與木頭人的曖昧動作,形成滑稽的畫面,雖然時空錯亂荒誕,卻也平添趣味性。

策展人旅美藝術家劉昌漢表示,在科技網路改變世界疆界的全球化進程中,賦予藝術家全新的思考空間,從網路這個「非地方」的場域,繼續看到「非社區的社區」、「非國家的國家」及「非文化的文化」。我在那兒?空間的錯置,對疆界的消弭提出強而有力的呼應。



台灣美術發展史最波瀾壯闊的一頁

劉昌漢指出,《迷離島》展是以極富活力變化的台灣當代藝術,揭示20世紀後期台灣與世界其他地區同步面對的這一轉型時空下的「當代」風暴。台灣自1987年解嚴後,在政治民主與民生富裕的環境裡,藝術家感知社會的變化,以及台灣本身曖昧不明的、矛盾的歷史處境,將其轉換成為創作。

劉昌漢指出,正發生中的台灣當代藝術,是20世紀以來台灣美術發展史最波瀾壯闊的一頁,不只在創作形式、內容與題材的開拓,也體現在對時代議題的呼應、社會變遷的思考、文化現象的解讀,以及自我內在的剖析上;不但從社會、政治、文化、歷史、性別的角度放眼巨視,也從個人、家庭、身體、情慾、心靈的視角凝神微觀。

劉昌漢指出,台灣當代藝術探討的主要議題有三。一為政治與歷史:所有過去的藝術都可能成為今天的政治;所有今天的政治也都可以成為未來的藝術。從國家、歷史、殖民、兩岸關係、國際身份到藝術創作與藝術行政的衝突,政策權力和資源的分配,台灣當代藝術家不斷尋求一個顛覆的解讀原點。從在威尼斯雙年展設立台灣獎,到這次展覽的〈萬里長征行動之乾坤大挪移〉、〈卜湳文明遺跡特展〉、〈後庭開花〉、〈展?不展?善良風俗的檢審〉,皆為藝術家在這一背景下的身歷演出。



台灣當代創作的社會關懷

其次為社會、生態:台灣當代創作的社會關懷表現在對環保、生態、消費、弱勢族群(榮民、山胞、女性)等不同主題的重視,提出跨領域的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區域性人文省思。像展覽中的〈伊德-藉由小貨車〉、〈激流〉、〈家人003〉、〈衣錦還鄉〉、〈美術館檳榔攤〉、〈偶戲人生〉、〈城市失格〉、〈淡江冊〉、〈超人們〉、〈類星體〉等作品。

最後是人身、思想:包括個人或群體的身體與心理掙扎,性別與情慾禁忌的解放,當代藝術借由人們切身關注的思辯對話,進行記憶的衍生與喻寫、或抒情、或沉想、或強暴、或修持。〈膚賦〉、〈盤中頭〉、〈心經〉、〈Bynika2003-00〉、〈你只能愛我〉、〈十二生肖〉、〈五體不滿足〉、〈走鉛筆的人〉均屬於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