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蔬果鮮
宗教巡禮
思想起
華人科學攝影展
水果王
山林記
新方案
人物誌
職場加油站
文教特報
藝術投資
文化產業
中時會客室
藝文前線
地方創意
目前位置  >  首頁 > 產業文化
 .臺中市和平區「國產優質梨穗」上市行銷 品質媲美日本進口梨穗
 .金蜜芒果達人宋金章
 .文化、科技、前瞻的邱復生
 .視覺與味覺的文化空間「百二歲」
 .耕石舞印有成 女印人胡崇恩大墩文化中心開展
 .《彩繪的心靈:過去.現在.未來》林輝堂、葛映惠雙個展
 .自行車生活美學展暨創意設計大賽

   上一頁  共 ( 414 ) 筆 / 第 ( 28 ) 頁 / 共  ( 30 ) 頁  下一頁    

儘管文化部門定期舉辦全台和地域性的美展,藉以推廣藝術文化,但新銳藝術家卻依舊找不到發揮的舞台;更令人憂心的是,升學主義高漲下,教育體系的美術課被壓縮越趨嚴重,扼殺了台灣的藝術發展之路,原本在美國大學就讀經濟系,後來為了忠於個人興趣,攻讀藝術碩士的王怡鈞,決定跳出來,不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成立「台灣藝術文化基金會」,扶助新銳藝術家,並走入校園,為台灣藝術播撒希望的種子。

■文/楊順發   圖/陳招宗



王怡鈞是梧棲鄉下長大的女孩,出身在經商的家族,但她對經商並不感興趣,反而喜愛畫畫,從小就立志要當畫家,不過,在父親的期望下,高中唸的是會計,大學讀經濟,但最後她仍舊忠於自己的興趣,在美國攻讀藝術碩士,她擅長油畫,返台後投身油畫創作之列。

己立立人的無私精神

在創作過程中,她體會到專業畫家往往必須面對尋找靈感和經濟來源的雙重壓力,十分辛苦,尤其是知名度還未打開的新銳畫家,她十分感謝上天賜給她一位成功企業家爸爸,一路始終支持她,她決定把這個福份與新銳藝術家們共同分享,願竭盡所能扶持他們,讓他們可以擁有一個盡情發揮的舞台,也為台灣藝術發展付出棉薄之力。

2009年,在父親王瑞宏的鼓勵下,王怡鈞在梧棲創立「台灣藝術文化基金會」,且力請藝術大師漢寶德和楊樹煌為顧問,每年定期舉辦台灣美術獎和台灣美術新人獎,首獎獎金分別為42萬元和32萬元,基金會並收藏首獎和優選作品,對藝術家是極優厚的獎勵。王怡鈞指出,台北的聯邦集團和台南的奇美集團對提拔藝術家不餘遺力,她希望「台灣藝術文化基金會」能在中部發揮相同的角色。

「台灣藝術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台灣美術獎和台灣美術新人獎,參加作品限定具象風格的油畫,其中台灣美術獎須以台灣為主題,她說,寫實風格能展現藝術家的實力,也最貼近台灣的庶民生活,它同時具有展現當代藝術美感和紀錄時空背景的雙重價值,同時也最能體現創作藝術家及其觀賞者之時空知覺體驗的切身存在。

 

讓台灣藝術的發展環境從瘠地變沃土

王怡鈞指出,台灣的藝術環境和歐美日先進國家相去甚遠,教育體系偏重升學而漠視美術教育,台灣藝術發展的土壤十分貧瘠,要扭轉局勢誠非易事,明知自己能做的有限,但她仍義無反顧,期盼「台灣藝術文化基金會」能發揮拋磚引玉的作用,喚起各界對藝術發展的重視,同時期待更多的企業者共襄盛舉。

她說,「台灣藝術文化基金會」最大的使命,就是讓台灣藝術的發展環境從瘠地變沃土,基金會在志工老師的帶領下,深入中、小學校舉辦藝術賞析和藝術創作夏令營活動。藝評家徐婉禎十分肯定「台灣藝術文化基金會」的設立和其企圖心,她認為這是肩挑了承先的重擔,不負前人深厚的滋養,同時也是啟後,期盼能為台灣美術貢獻心力,藉此於台灣美術的沃土上播撒希望的種子,然後在將來的有一天,見種子發芽茁壯,甚至結實纍纍再行傳承繁衍,屆時,便可以說:「laqi mu seediq taan ka Idas da ( 孩子啊!看見彩虹了吧!)」。-出自《賽德克•巴萊之看見彩虹》詞:拉卡巫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