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智慧城市專題報導
大聲說出中科最精彩的
科學園區專題報導
中科觀點
中科主播台
大肚山傳奇
封面故事
中科專題報導
專題報導
中科臉譜
中科快遞
中科繽紛
目前位置  >  首頁 > 中科報導
 . 中科台中園區擴建二期計畫炙手可熱
 .生技展精準行銷中科廠商搶攻跨域商機
 .中科18歲轉大人營業額可望首度破兆
 .公民電廠供電共有共享
 .中科輔導新創團隊「碳鑫資材科技」及「VorteSonic」獲創業獎
 .無人機載具產業「嘉」油
 .碳權交易是環保也是商機

   上一頁  共 ( 547 ) 筆 / 第 ( 2 ) 頁 / 共  ( 10 ) 頁  下一頁    
「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橋樑」會議由南京大學哲學系、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以及韓國人文治療學會、江原大學人文研究所共同主辦。美國馬里諾夫教授(Lou Marinoff)、臺灣黎建球教授(Bernard Li)、韓國李英儀教授(Young E.Rhee)擔綱主題演講。

■文/黎建球.蘇嫈雰 圖/吳宜蓁



「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不能代替人文的作用。醫療技術在某些情況下能夠讓人起死回生,但它不能阻止自殺的人。……人文不是微不足道的,我們應當積極地引導人文來關懷或者治療個體乃至社會本身。……醫學人文經常引用美國的特魯多醫生(1848-1915)的墓誌銘『有時才是治癒,經常是減輕痛苦,總是安慰』。……人文關懷才是醫生工作的常態。哲學諮詢、哲學踐行作為一個行業並在上世紀末介入到日常生活中幫助人們,他們是踐行中的哲學。」開幕式時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所長潘天群教授如是說,潘教授特別在開幕致詞中感謝黎建球教授帶領臺灣團隊(包含7位老師和5位博士生)與會。

首先,黎建球教授在主題演講發表「哲學諮商如何面對憂鬱症」。憂鬱症是廿一世紀的文明病,迄今為止都是以藥物治療為主。憂鬱症(Depression),是一類以憂鬱心境為主要特點的情感障礙。它主要包括:重度憂鬱症、持續性憂鬱症、季節性憂鬱症。它們的共同表現為:長時間持續的憂鬱情緒,並且這種情緒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缺乏自信,避開人群,甚至有罪惡感,感到身體能量的明顯降低,時間的感受力減慢,無法在任何有趣的活動中體會到快樂。這類障礙還會造成患者的軀體功能失調,如睡眠紊亂或食慾暴進或減退、痛覺等。

黎建球教授在論文中討論二個案例,以說明哲學諮商如何處理此種狀況,其中一個是季節性憂鬱症,另一個是持續性憂鬱症,皆經過精神科診斷後來求問。發表後引發關注,提問者絡繹不絕,針對憂鬱症的治療除藥物外,再輔以哲學諮商,關於憂鬱症的治癒以及減輕痛苦確實具有緩解安慰的效果。

 

輔仁大學哲學系邱建碩系主任發表「論邏輯應用於生活的可能性」。主要目的在於思考「如何將邏輯應用在生活之中」,不可避免地得要回答「邏輯能夠應用在生活之中的可能性何在」究竟是基於什麼,可以將「邏輯」應用於「生活」之中。那什麼是生活?什麼是邏輯?邏輯應用在生活的可能性何在?如何將邏輯應用在生活之中?首先將生活定義為一切活動的總稱,將研究的對象限定在「活動」。

其次,說明邏輯理解為由命題與規則構成的一門學科,其標準在於合理性。第三,由於邏輯的對象是命題,但生活是活動,因此邏輯並不能直接應用於生活之上,透過將生活文本化,並從此文本中獲得邏輯可處理的命題,這是邏輯之所以可以應用於生活的可能性所在。最後,將嘗試演示如何將邏輯應用於生活之上,並舉出自身生活實例予以清晰說明,拓展啟發聽眾對於邏輯與生活連結可能的想像空間。

其次,華梵大學哲學系呂健吉副教授發表「夢與哲學諮商」。以夢與哲學諮商為題,希望能夠透過夢的題材來從事哲學諮商,或可說是想從哲學諮商的角度來為當事人解夢,進而能夠處理其人生問題與困惑。哲學諮商在處理人的心理問題時,不會把人的問題視為心理疾病,而是為當事者在面臨困境時,其價值觀和邏輯思考碰到矛盾與衝突而無法化解澄清。以夢來做為哲學諮商,正好可以透過夢境的非理性、非邏輯性和其矛盾性去思考其人生所面臨的困境。透過夢境的聯想去詮釋其現實人生,同時也善用哲學諮商中哲學對話技巧與夢對話。另外,能夠透過夢境的詮釋來澄清當事人本身的認知構成,透過夢的解構讓其以更多元的角度來思考自己人生問題;並以夢的外化讓當事者更客觀清楚地看待自己問題,引發熱烈迴響。

接續,輔仁大學天主教學術研究院蘇嫈雰助理研究員發表「哲學諮商如何消解『滯行』」一文。空心病呈現生活實際樣貌主要就是「滯行」,以先秦儒家經典《論語》、《孟子》為依據,探討哲學諮商對「滯行」採取的觀點。論述的重點包含如下:一、為何要談「滯行」(個案的情境—困而不行;沒有行動)以及談「困厄逆境」的遮蔽及開顯指出智慧之道;二、哲學諮商對「滯行」的觀察:肯定「滯行」有其價值,辨析是人情過不去(內在情感的遮蔽;不為)或事理不明白(思考問題的謬誤;不能),以「衡人情」分析內在情感遮蔽及「度事理」的觀點談理性思考開顯的可能。

三、內外夾輔談消解「滯行」的可能進路:以內而言「情感世界的梳理開顯」(無感;慍;無能為力)以及就外而論「反駁謬誤的推理思考」(意識的喚醒;稱情的行動;合理的風險)作為消解「滯行」的可能進路;四、從個案「滯行」及對「困厄逆境」採取的觀點(主觀的認知不順己意稱困逆;客觀的情境非己所願稱厄境),確實可以提供現代人反思困厄逆境不是為了成為君子,而是透過困厄逆境更加深刻認識自己,開顯自我情理境界。哲學諮商消解「滯行」確實可以為現代人面對「空心病」,提供不同的思考途徑。



此外,東吳大學哲學系黃筱慧副教授提出「Bridging Self and Other--Paul Ricoeur's Hermeneutical Practice and the Project of the Narrative in Time」運用擅長的呂格爾詮釋學,提出哲學詮釋學式的人文治療路徑。在各種多樣之中,人文科學之詮釋學模式,可以提供我們找到一個切入點,這個可能性的切入點,透過哲學詮釋學,被轉換為兩個具有差異的存有之在彼性(the Being of the there)時,這一種方法的過程,即是一種哲學諮商對於哲學詮釋學的境遇感展現法,與運用彼處的存有開展,在時間的流動中處理自我與多元他者的諮商關係,使我們面對多元他者的場域,轉換為一種哲學諮商的可能。

真理大學蔡維民教授及長榮大學聶雅婷副教授賢伉儷聯袂出席共襄盛舉,參與發表論文。還有,五位博士生黃立森、朱慧敏、王如雁、王授民、吳靜雨精湛的論文內容,後起之秀也表現不凡,可圈可點。

此次會議共計49場報告,分成10組同時段分場進行,聆聽者可自由隨意進出,可惜是無法完整聆聽到全部的報告內容,或許可考慮議程設計更為人性化。或是可考慮分場時間全權交由主持人自行決定,更為彈性運用充分發言或提問討論。事實上,無論中臺韓針對「空心病」均有為數不少的學者提出對治的良方,可見「空心病」確實是本世紀需要積極面對關切處理的重要議題。透過此次會議,轉出科學與人文兼容並蓄,技術社會人文治療確實可以成為搭建科學與人文之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