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室內設計
大台中房市漫談
品牌故事
專題報導
仲介達人
銷售菁英
生活美學
熱門話題
建築美學
建築菁英
建築團隊
精選篇
房市風向球
建築臉譜
話題行銷
建築達人
目前位置  >  首頁 > 築巢新知
 .景美大廈
 .致富院
 .太子玉鼎
 .佳璽 日安埕
 .聯聚理仁大廈
 .大立光入駐黃金科技走廊 房市更夯
 .「逢甲商圈」旁飯店林立帶旺「小七期」房市

   上一頁  共 ( 692 ) 筆 / 第 ( 38 ) 頁 / 共  ( 40 ) 頁  下一頁    
行經台中最夯的水湳永續智慧城–敦化、經貿路口,一大片黃澄澄麥田隨風搖曳,還有四座大型裝置藝術,這是總太地產與東海大學建築系擦出的美麗火花。
文圖/黃繡鳳


以永續生活新「寓」言為題,發展出四座大型戶外裝置藝術,由互動關係、建築材質、空間功能、時間性等面向構築而成的空間,並巧妙的鑲嵌於金黃色的麥田中,再搭配燈光、水噴霧等設計,營造出日夜皆美的浪漫氛圍。

總太地產深耕水湳特區,以永續城市、健康建築為目標,造訪中台灣建築最高學府東海、逢甲兩大大學,分別與其發展特色結合,開展出不同的專案計畫。

率先登場的便是與東海大學建築系合作的戶外裝置藝術,由建築系系主任曾瑋領軍,與副教授邱浩修策劃,一同回歸「越在地越國際」的後疫情時代視野。團隊以麥田裏的裝置藝術,引導觀者回到人本的感知體驗,大規模地景藝術讓人驚艷。
 
總太地產董事長翁毓羚指出,因「智能種子屋建置計畫」與東海大學建築系結緣。「智能種子屋」以建置減碳、創能、平衡的「自主性建築」,打造一個異地共居、環境共享、城鄉共好的智慧生活場域。她認為,用永續角度談建築,既創新又符合時代趨勢。

這次又邀請東海大學建築系師生、藝術家一起來創作裝置藝術,更聚焦疫情後、數位時代居住行為的變動,相當具有可看性,歡迎市民一起來現場體驗。
 
東海大學建築系副教授邱浩修也指出,這四座戶外裝置藝術均採用不加工的一次材,並大量使用回收材料,利用空間呈現時間感,若以順時鐘方向依序參觀,則可感受時間由慢到快,巧妙的設計引入周遭風土、光線、綠景,值得深度體驗。此次跨界合作動員10多名師生,讓創作實踐、落地,也從不同角度重新定義永續。
 
作品一「感知的倉:一方茶屋」,由廖炯昇老師打造,取材大肚山的紅土與茶葉作為夯土材料,再以松木板堆疊圍塑,在裝置內可蹲、可坐、可站立,不同高度的景觀窗,風及聲音可穿透到裝置內,嗅覺則能聞到木頭香氣。
 
作品二「慢流憶室」由游麲老師創作,使用材料全是都市中收集到的廢料,裡面甚至還有檜木,藉由材料展現人們生活與記憶,在都市發展與頹敗過程中被賦予的自然輪廓,造型則有如麥田中漂浮的盒子,坐在室內,經驗水滴緩緩落下,空間複寫上新的生活記憶。
 
作品三「構築自然」是陳建同老師選用國產材人造林柳杉,特性是易加工、輕量化,以三角型單元模組系統,可產生出跨距的薄殼建築,低耗能的構築行為,就可完成輕巧通透的溫室花園,也藉此反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平衡。
 
作品四「心境譯站」則由謝秉潔老師創作,其靈感來自小報亭,運用有形的空間及無形的資訊疊加而成的資訊打卡站,參觀者透過平板寫下心情記事與顏色,就能得知今日的心情顏色,系統固定時間還會統計使用者的數據,利用空間的光與律動來呈現,展現集體共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