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專題報導 產業文化 築巢贏家 生活時尚 中部嘻哈 綜合櫥窗
 
 
2024-04-19 11:11:20
 
2024-04-19 11:09:17
 
2024-04-19 11:07:36
科技人文雜誌 NO.126
目前位置  >  首頁 >  封面故事
啟動新南向該如何行動?

因應中國大陸經濟硬著陸,及兩岸關係丕變,小英政府主張新南向,為經濟解套,也為台商找生路,台中市長林佳龍積極呼應,藉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移師台中之際,策辦新南向政策交流論壇,在東南亞經營多年的與會台商提出諸多建言,盼能幫助政府強化與東南亞諸國的經貿和文化互動!

小英政府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以分散西進的高風險,精密機械產業和高科技產業聚集的台中市,在市長林佳龍帶領下,展現高度的期待和企圖心。日前藉由成功力邀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移師台中,特別在期間安排一場「前進.南向-新南向政策」交流論壇,盼協助台商找到新出路與著力點,與會台商亦踴躍建言,從各個面向提出看法。

■ 文/楊順發  圖/李佳鴻.鴻毅旅行社



台中市長林佳龍對於新南向政策表現十分積極,去年8月曾至柬埔寨及越南進行城市考察、拜會當地台商時,就表達希望促成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在台中舉辦年會。該會總會長江永興9月回訪時,林佳龍再度提出邀請終獲允諾,希望藉此促進中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扮演重要角色。此次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年會乃以「促進東協,榮耀亞洲」為主題,共有來自亞洲13個國家地區的台商領袖近800人齊聚一堂,創歷年與會人數新高。

把東協與南亞當作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

副總統陳建仁應邀到台中,出席這場「亞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總會長、監事長交接典禮」,他重申政府新南向政策的重要性,它將可推動台灣經濟結構轉型,提升經濟成長,擴大就業機會。陳建仁致詞時表示,新南向政策是新政府新經濟發展的策略,希望透過跟亞太各國,發展更密切的經濟合作,因為東協和南亞國家,不論在地理位置、人口、勞力成本,以及文化的資源方面都具有優勢,龐大的內需市場也提供我國,經貿成長的重要動能,所以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精神,就是把東協與南亞,當作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

他說,以台灣的地理位置與條件,東協與南亞國家,不僅是台灣重要的海外市場,也是最好的市場與經濟夥伴,在面臨重大經濟挑戰的時刻,台灣必須以海洋國家的精神,透過新南向政策,對台灣的經濟開放新的格局,政府也將積極推動深化與東協及印度的關係,除了貿易與投資以外,也要建立雙方民間的交流,與文化教育研究。

陳建仁表示,政府正在推動台灣經濟結構的轉型,希望從創新研發,解決台灣生產困境,推動綠能科技、亞洲矽谷、生技醫藥、智慧機械等創新研發產業,希望透過集中資源、創新研發的能量,密切來結合產學合作吸引國際人才資金來到台灣,來提升經濟成長,擴大就業機會。

 

而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出席新南向政策交流論壇時指出,台商在前面衝鋒陷陣時,政府不能不做事,在選舉時,總統蔡英文提出經濟的新政策及新方向,跟台商最有關的就是新南向政策,現在世界經濟很不好,台灣經濟要轉型也不是那麼簡單,台灣必須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多元發展,才能開拓新的商機。

林錫耀並表示,新南向政策是正確的方向,而與會的台商都是第一波南向的先鋒部隊,但南向要進一步提升,台灣推出新南向政策具有地理優勢、產業優勢及人才優勢,過去他讀大學時,同學有一半都是僑生,很多來自東南亞各國,現在則有外配及其下一代,這些都是新南向政策的力量。

林錫耀認為,新南向政策不只在人才的交流,還要拚觀光,政府正研議擴大跟東南亞各國的免簽及簡化簽證,希望更進一步增加東南亞各國觀光客,未來希望東南亞新興市場成為台灣市場的延伸。

同時受邀到場的僑委會委員長吳新興則表示,台商真的很厲害,沒有政府的幫忙就勇敢到全世界打拚,事業有成後還心念國家,出錢又出力,為了自己的國家,真的很了不起。



尋找雙邊互惠的合作項目

台中市長林佳龍則以東道主的身分指出,歡迎世界各地的台商來到台中,看到台灣不是只有台北,台灣也要有南向政策往中南部走,很多台灣產業都出自中南部,台灣經濟轉型及升級的機會,要是雙向的、人本的、多元的,不只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

新南向政策交流論壇中,與會單位和台商熱烈提出諸多建言,涵概多個面向。在教育方面,學者專家指出,南向發展是一個全方位的概念,但在操作上要聚焦到某些能夠啟動的重點,應避免散彈打鳥。所以,應該先有個調查與資源盤整計畫,調查部分是要篩選出啟動點,然後盤點支援啟動點必要的資源配置。

另者,如果台灣真心認為自己是東協國家的一份子,那與東協國家來往必須秉持「南南合作」的精神,尋找雙邊互惠的合作項目,例如:教育、農技轉移、綠能等,避免掠奪性經濟模式(高汙染、勞力剝削、原物料汲取)。以教育為例,在人才交流與培育上,可以分為三層,最上層的人才交流是大學與智庫研究人員往來。第一層人才交流的目的在定位發展目標與合作項目。以台灣的人力資本,在提升台灣創新經濟的同時,也能解決東南亞國家在地的發展問題。中層則是研究所與大學生的學位學程設置,第三層則是技職教育學生的養成訓練,以及台商外籍員工到台灣接受培訓,或是反過來,台灣本籍員工到東協國家培訓。但台灣一直有學用落差的問題,所以要先有先期種子老師培訓計畫。

第二、三層人才的培養,可以進行一些核心課程(學程或學位均適合)的設計研究,課程內容以雙邊發展的核心議題為主,包括農工部門的流通、產業技術、金融服務、城市治理、環境影響評估、能源與勞動人權等。還可以通過雙邊學校、智庫、官方與台商系統等單位之間的協力合作,揀選出有利於雙邊在地方發展的議題,同時篩選出適當的東南亞與台灣學生,在台灣接受教育,並在畢業之後安排到在地台商公司工作。這樣經過十幾年之後,我們就會創造出一群具有台灣經驗的東南亞中產階級,他們將會是橋接台灣發展與母國發展最重要的橋梁,是我們南向最重要的資產。所以與單純招生或語言學習不同,這個課程的設計必須融合學界理念、政府目標與在地企業利益。



強化東協國家各類旅客來台

在觀光方面,在整個「新南向政策」中,能否讓國人立刻感受政策效果?將是「新南向政策」成功與否的最大考驗。而其中,整合各部會力量,推動「強化東協國家各類旅客來台」,將是可以著力的重點項目。事實上,台灣如果要能夠在亞洲地區扮演關鍵角色,對於東協國家的認知就需要全面性的提升。只是,長期以來國人卻對於東協國家人民存有嚴重的既成錯誤概念,往往偏見的認為「移工」、「外配」就是東協國家的縮影。

因此,若能在短期內開始吸引大量具備消費力的東協旅客,來台旅遊、生活、就醫等等的實際展開經濟活動,則將有機會讓台灣在這些經濟活動中,重新了解東協、重新體會東協。而這樣的提升,藉由導入東協國家旅客深度感受台灣觀光能量,也將是串連起台灣與東協人民最有效也是最直接的方式。

尤其,是過去幾年來,過於偏重於陸客的觀光產業發展,已經扭曲了台灣的觀光業本有對於國際旅客的吸引能量。唯有開創可以包容東協各方觀光需求的觀光行銷模式,讓東協旅客更深度的了解台灣的歷史、文化、自然、與景觀,才可填補兩岸新局的觀光缺口,擺脫現有「一條龍」觀光生態,更可引導台灣的整體觀光產業進階到全新的階段。

面對當前台灣的經濟困局,在新南向的政策思維上,實在不應再把觀光產業作為各類產業中的一支,而是應強化觀光產業的政策角色,從國家整體發展策略中重新定位觀光產業。換句話說,未來新南向的觀光政策,應該將過去觀光局下轄的觀光產業提升到更高的位階來思考。藉由清楚的政策指引,將「強化東協國家各類旅客來台」作為整合旅遊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甚至醫療服務業、建築業、都市景觀改造等面向的首要政策標的,則在整個新南向政策推動的過程中,將更可得到全國民眾的支持與認同。

突破點建議方面,應藉由具備本土關懷的「旅遊觀光」行程,作為吸引東協國家認識台灣與台灣交流的起點。並經由這樣的起點,來帶動台灣整體觀光與生活產業的再出發。優先推動三點:1.規劃:專案辦公室規劃,盤點國內旅遊資源(含醫療觀光資源),蒐集東協國家觀光客偏好特性,於最短時間中設計「最適路線」十∼廿條,並協調相關單位與旅遊業搭配推動。2.人才:就所需人力的簽證、境管、留學生規定等,研議專案管制配合開放。3.硬體:主要觀光景點指示說明,增加相關景點與東協國家發展歷史之關聯說明。



籌組「台灣旅遊隊」響應新南向政策

力挺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國內旅行業近日推出百萬東南亞旅客遊台灣的優惠方案,業者呼籲大家一起動起來,推廣東南亞國家民眾來台旅遊、購物、美妝和健檢。業界傳出,有越南台商計畫以辦理員工旅遊方式,包機返台度假,帶動東南民眾來台旅遊的熱潮,共襄盛舉。約有15家旅遊業者日前籌組「台灣旅遊隊」響應新南向政策。發起人之一的鴻毅旅行社董事長表示,包括東南亞的許多台商都已動了起來,想為政府新南向政策做些什麼;而在台的旅遊業者則計畫組織「台灣旅遊隊」,擬聚業界的力量,推動南向政策,希望能帶動百萬人來台。

蔡家煌建議政府應帶著旅遊業向前衝,行政系統要動起來,業界有信心先把「量做起來」,現在旅遊界已經有人大幅降低團費,在越南推出台灣6日遊只要550美元的殺頭價,有信心可以在短期內帶動東南亞遊台灣的旅遊熱潮。

旅遊業者估計,以越南為例,一年平均約有 550萬人次前往國外旅遊,如果能開發其中的50萬到台灣旅遊,除了呼應政府政策需求,也可以為業界帶來可觀的收入。業者指出,達到上述目標並不困難,但由於與其它國家和地區相較,東南亞國家民眾,特別是越南民眾獲得台灣旅遊簽證,是相對的困難,加上語言、國內導遊不足及法規等的限制,對業者推動南向政策就會綁手綁腳。

蔡家煌指出,旅遊型態和生態丕變,政府不要認為利用日本免簽吸引遊客的方法,同樣適用在東協旅客上,此並不具吸引力,台灣法規不鬆綁,將白忙一場。蔡家煌指出,東協領空自今年1月全面開放,東協互訪不用簽證,東協申根快實施了,台灣還有什麼優勢,法規綁死公務行政,綁死業者了。

旅遊業期盼政府先能鬆綁法規,一位旅行業者就指出,觀光旅遊是商業行為,政府政策和法規不必過緊,壓得業者無法施展和推動,只要嚴格和積極的督導,相信業界可以自律,做的很好。

另一投入台越旅遊工作達30年的業者表示,台灣要視自已為東協的一份子,如果對於東協國家民眾的簽證審核過於嚴格,入境人數自然不會大幅增加。他呼籲公務體系,應該大幅度鬆綁和加速簽證流程。

一位業者則直言,從根本上看,對於旅遊業政府要放手,發展旅遊能夠提升GDP,所以觀光業的位階要提升;首要之務在於法規的鬆綁,例如發展觀光條例可以從修改管理規則著手,業界是真的想投入新南向,也希望政府公務系統能重新思考和重視業者的心聲。

業界人士同時指出,兩岸關係不會永遠僵持在那裡不改變,目前的狀況更有利於新南向政策,業者只是建立平台,以解決問題做為第一優先考量。他表示,在政府和業者的努力下,今年東南亞赴台旅客至 6月已達68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較已有明顯成長。

 

移工新住民也可以是城市的主人

針對新南向政策,台中市政府全力響應,市長林佳龍不久前曾與印尼AG集團簽署合作備忘錄,將輔導中市廠商在印尼設廠開拓精密機械等產業聚落。對此市府經發局長呂曜志表示,和印尼AG集團簽約後,將合作設置產業專區,進行跨國分工,把台灣相關精密機械賣過去,而東協國家也可投資台中,並來台中學習相關經驗複製回去,希望透過雙向互動共創雙贏。

呂曜志指出,印尼是東協經濟共同體的主要國家,與印尼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可成為台灣進入東協的敲門磚,未來可帶領台商在國際貿易上更深入東協市場;這不是產業外移,而是擴大產業,且可與印尼進行垂直分工,中低階產業留印尼,高階留台灣,並能成為台灣進入東協的敲門磚,共創雙贏。

此外,市府將中區原第一廣場改為東協廣場,市長林佳龍強調,新住民或國際移工在台中不會僅是「過客」,打造東協廣場盼提供新住民等有交流之地,人人均可以是城市的主人。市府考量原第一廣場成為新移民或移工放假聚會的地點,致力打造成「東協廣場」,並請各局處加強到該地辦活動,讓外來人口能有地方交流,也讓市府政策能推廣讓新住民或移工了解。

文化局委託中區公所舉辦的逍遙音樂町活動也在東協廣場推出南洋文化音樂祭,邀請由越南、泰國、印尼及菲律賓等四國新移民及移工組成的「蒲公英文創魅力舞劇團」表演,讓外來國際人口看見有故鄉味的演出。此外,觀旅局也舉辦新住民旅遊嘉年華活動,培訓十六位新住民擔任旅遊導覽員,帶領來自中、彰、投、苗、雲、嘉等地三百餘位新住民漫遊中區。

林佳龍表示,市府未來將引進新移民協會及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等民間團隊進駐東協廣場,盼未來在此舉辦更多活動,讓東協新移民成為這個城市的主人,不只是過客。